- 來源:
- 發布時間:
技術管理部(科技信息部)黨支部成立于2020年6月,現有黨員17名,黨支部所屬部門主要負責市鐵路集團工程項目技術標準、前期研究、勘察設計、科技創新、信息化建設、BIM技術應用等工作,在交通開投集團和市鐵路集團黨委的關心指導下,緊跟全市第四輪軌道建設規劃,以塑造“雙一流”企業品牌為目標,做深做細前期工作,全力推進項目建設,銳意進取,科學統籌,團結協作,高起點謀劃。
標準先行,完成城軌快線技術標準體系編制,奠定快線建設技術基礎。
自2017年4月啟動城軌快線《勘察》《設計》《車輛》《定額造價》四部標準編制工作以來,按照市城鄉建委工作要求,技術部結合現有的技術力量,分專業,分人頭負責各章節,并組織、匯總各參編單位意見,定期召開討論會,研究確定相關技術參數及規定,積極向專家學者進行請教。鑒于城軌快線是介于地鐵與鐵路的一種新的技術體系,技術部多次組織編制組開展實地調研和考察,分析、歸納、提煉出適合城軌快線的技術特點,并結合城軌快線項目前期設計工作具體情況不斷修改完善,于2018年9月順利通過了市城鄉建委組織的結題審查。隨著城軌快線項目前期工作的不斷推進,為適應各類新問題新情況的不斷變化,技術部在市住建委的指導下進一步深入開展城軌快線技術標準體系的優化完善工作,完成了120km/h-160km/h速度等級的《重慶城軌快線標準體系》修編稿及專家審查,并于2020年1月正式發布《城軌快線車輛通用技術標準》;2020年4月正式發布《城軌快線設計標準》,2021年9月正式發布《城軌快線施工質量驗收標準》。《重慶城軌快線標準體系》彌補了快線技術標準的缺失,標志著由鐵路集團主導編制的第一部技術標準體系形成,為城軌快線下一步建設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統籌協調,積極開展城軌快線第四期建設規劃及快線勘察設計相關工作。
(一)快線前期工可報告及各類專題研究
按照市城鄉建委工作要求,我司作為城軌快線實施單位,提前謀劃、主動作為,積極推進城軌快線15號線、26號線、27號線、28號線、永川線、綦江線6條線的工可報告及各類專題研究。技術部牽頭組織行業多家優秀專業機構進行現場踏勘,就地質復雜段落、建筑密集區、換乘車站、車輛段及控制中心等重要節點進行現場調研和專題研究,按照“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城軌快線、城市軌道四網融合,實現軌道交通發展資源節約、運營高效、組織便捷、互聯互通及資源共享”的原則,全面梳理技術難點問題,多次組織召開專題研究會,提出了多項優化方案和解決思路,做到設計與規劃協調統一,提早穩定線站位。
在主報告研究的基礎上,技術部統籌協調開展互聯互通、換乘體系、網絡化資源共享等課題研究,一是明確了城軌快線互聯互通模式與應用條件,確定了互聯互通的線路方案、節點方案、運輸組織方案以及網絡化運營管理方案;二是對主城區城軌快線與國鐵干線、城市軌道交通換乘節點方案進行研究,明確了各功能類型換乘站的內部換乘設施設計標準及外部銜接設施布局要求,實現高效接駁和無縫換乘;三是以需求和問題導向作為出發點分析,明確了適用于整個重慶城軌快線的網絡化資源共享及管理機構資源共享方案。在市建委組織的前期研究成果專家評審中,城軌快線研究成果綜合考評質量高,得到行業主管部門的充分肯定。
(二)配合行業主管部門開展第四期建設規劃編制工作
按照行業主管部門關于第四期建設規劃工作要求,技術部精兵強將全程參與,發揮專業技術優勢,主動開展客流預測、線站位調整、交通運輸組織、車輛選型等主要技術指標研究,配合主管部門完成建設規劃編制及評審等相關工作。
(三)積極推進城軌快線勘察設計相關工作
按照上級主管部門關于城軌快線15、27號線和璧銅線的工作部署,技術部在集團統籌安排下負責勘察設計和協調工作,按照進度要求組織完成總體設計、初步設計研究成果,順利通過市住建委組織的專家審查,完成市規資局關于項目沿線站點、重大區間規劃方案技術審查,完成市發改委初設概算審查,現階段正全力推進施工圖設計工作,助力項目現場施工建設取得重大進展。過程中,技術部嚴把工程設計質量關,以服務功能為前提、以投資節省為準則、以現場實施為基礎,統籌各專業各工點深化優化技術方案,多次組織專題會和專家會深入研究,集中力量各個突破,逐步完成各工點的方案深化工作;積極主動對接沿線各區政府和相關產權單位,不斷落實設計外部邊界條件,為穩定方案提供必要支撐。
注重管控,嚴格把關控制保護區管理工作。
按照市城鄉建委《重慶市軌道交通控制保護區管理辦法(修訂)》的要求,控制保護區大致分為技術審查、基礎數據庫維護和安全巡查三大板塊。技術部結合控保工作實際情況,對涉及我司控制保護區域內的建設項目審批協辦進行嚴格把關,充分考慮預留后續我司建設軌道交通線路的建設條件;定期更新控保平臺涉及我司線路的基礎數據,有力保障基礎數據庫資料的時效性和完整性;同時日常開展控制保護區沿線巡查工作,進一步消除控制保護區內建設項目對城軌快線建設條件造成的不利影響。
創新發展,數字轉型提效率。
一是標準先行,編寫BIM應用技術體系,依托技術指導要求和應用指南,明確模型搭建方法、審查流程和內容,指導項目數字化建管應用;二是統籌管理,制定BIM實施管理制度,開展線路級管理辦法的規劃和編制,規范各部門和各參建單位BIM應用行為,貫徹落實數字化建設管理要求;三是協同實施,建立快線BIM+建管應用協同中心,建立機制推動標準制度落地實施、建管平臺推廣實施、項目實施過程管理、成果審查和人員技術培訓等工作;四是數字建管,開展建設可視化協同管理平臺應用,聚焦工程進度、投資、質量和安全要點,創新征地拆遷和管線遷改可視化動態管理,將投資情況與工程進度進行統籌管控和數據聯動,輔助調度決策;五是深化應用,推進全生命期BIM應用實施方案,充分發揮BIM技術可視化、模擬性和數字化優勢,輔助設計優化、方案評審、施工交底,切實服務于項目規劃設計、建設管理、運營維保等全過程;六是督促落實,策劃基于BIM的數字化監理例會模式,將BIM技術與項目建設管理深度融合,通過監理例會督促數字化建設管理落地實施、保證施工階段BIM技術應用,實現信息化建設向智能化智慧化快速發展目標。
推動科技,扎實發展基礎。
推進課題研究及標準編制等科技創新工作,近3年課題研究超14項:中城協重點科研專項1項(結題)、示范工程1項,市科技局重點研發項目3項,市住房城鄉建委8項,市交通局1項;參與標準編制共6項:中國鐵道學會技術標準1項,重慶市地方標準4項,企業標準1項。科研項目及標準總經費約7420萬元,財政資助經費約1130萬元。
凝心聚力,創建勞模創新工作室。
2020年11月已獲批重慶交通開投集團工會勞模工作室,正開展重慶市交通建設工會勞模創新工作室申報工作。完成工作室布置、宣傳匯報、創新成果匯總、工作室活動統計、重大會議臺賬統計等。協助開展國家發改委副司長調研江跳線、承辦市交建工會來訪調研工作室、組織新員工參觀BIM技術車站虛擬場景應用,積極開展日常創新工作、人員技術培訓等工作。完善硬件條件、優化功能布局。下階段,勞模創新工作室將以人才培養為依托,實現更高目標。